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12月6日在位于北京的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开幕,论坛发布《数字地球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宣言》和《“一带一路”南亚资源环境地图集》,并签署系列协议。
本次论坛以“数字地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地球科技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数字地球在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特别是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应对、韧性城市与社区、灾害风险管理、考古与遗产保护、海岸带管理、山地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研讨。多位国际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代表应邀作大会特邀主旨报告。
在论坛圆桌会议上,来自伊朗、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蒙古国、尼泊尔等2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余位代表应邀参会,一致讨论通过并发布《数字地球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宣言》,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建立数字地球领域协同高效的多边合作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具有深远影响。
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在北京开幕,发布《“一带一路”南亚资源环境地图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供图
发布的《“一带一路”南亚资源环境地图集》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策划编撰,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首部系统描述南亚及区域内经济走廊的大型综合性专题地图集,汇集了2012年以来南亚区域近10年相关研究成果,包含53组二级专题、310个三级专题。地图集电子版可免费在线阅读,并将服务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和重要文献价值。
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在北京开幕,举行系列协议签署仪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供图
签署的系列协议包括: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与“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签署合作发展谅解备忘录;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丝路”国际科技联盟与印度尼西亚遥感学会、蒙古国地理空间协会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王长林表示,该学会将进一步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网络,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搭建多元的合作平台,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地球专业技术交流,努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边及跨区域的纵深合作和更高水平互利共赢发展开拓新局面。
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数字丝路”国际科技联盟承办。论坛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举办,旨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建立合作机制,达成发展共识。来自埃及、俄罗斯、摩洛哥、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33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100余名专家代表参会。
据了解,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是于2004年在中国注册成立的非政府国际学术组织,依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建设,是国际科学理事会、联合国全球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的地理空间国际学会联盟、地球观测组织等成员。
2017年,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依托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成立“数字丝路”国际科技联盟,旨在充分利用空间地球信息和数字地球领域的专家智库和国际合作资源,通过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相关机构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搭建开放协作的合作网络,提升相关国家空间地球信息的能力建设,服务相关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完)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当地时间6日,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国广播公司(BBC)炒作涉疆“强迫劳动”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BBC日前刊发报道称,英国陆军“普罗米修斯太阳能供电项目”涉嫌中国新疆“强迫劳动”。请问中国驻英使馆有何评论?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指出,上述报道妄称中国新疆存在所谓“强迫劳动”,这是无中生有、恶意诽谤,我们对此坚决反对。
使馆发言人称,中国新疆地方政府在充分尊重各族群众就业意愿和需求基础上,积极采取就近就业、疆内跨区就业等措施,帮助各族群众实现就业、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充分保障了各族群众劳动就业权。新疆各族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本着平等自愿原则与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获得相应报酬,不会因民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任何歧视。
使馆发言人说,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纯粹是一个“弥天大谎”。个别西方国家和反华势力反复造谣惑众,目的是要破坏新疆的稳定,遏制中国的发展。这种倒行逆施行径不得人心,注定以失败告终。
使馆发言人指出,我们奉劝英国广播公司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和基本操守,秉持客观、公正、专业的原则报道中国,停止为反华分子和谎言制造者提供炒作平台。(完) 【编辑:陈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