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6日电 (钱晨菲)6日,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成果已于近日发布,其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共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7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5项,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上述普查成果显示,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吴兴溇港圩田农业系统、东阳元胡水稻轮作系统、天台乌药林下栽培系统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为更好地推动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浙江于2022年、2023年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全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增补工作,通过对该省85个涉农县的全面普查,形成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的梯级培育与发展格局。目前,浙江全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入库名录共计205项,其中2022年入库177项,2023年增补入库28项,为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分布方面,从地区分布看,浙江实现11个地市全覆盖;从地形地貌来看,浙南山地区、浙中东丘陵区入库数量多;从历史起源来看,明朝—民国时期入库数量多;从产业类型分布看,种植业分布数量最多;从地理标志情况看,瓜果种植类、茶叶类、蔬菜种植类分布数量最多。(完)
中新网厦门12月6日电 (杨伏山 石青青)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五位。开展结直肠癌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6日,厦门市粪便DNA检测筛查结直肠癌免费公益项目,6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动。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结直肠癌年新发病例高达55.5万例,年死亡病例达28.6万例。其中,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粪便DNA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粪便初筛的效益,特别是对于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但该无创检测方法目前仍较为昂贵。
为提高厦门市消化系统疾病防治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在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和支持下,该公益项目当天顺利启动。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德猛,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和厦门6家市属医院以及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负责人与会。
该公益项目由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负责方案指导,联合全市6家市属医院以及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在全市范围内向符合筛查条件的市民免费发放1万份结直肠癌筛查基因检测试剂。筛查条件为年龄满足40岁至75岁,既往未做过肠镜的人员优先。
参与新型结直肠癌免费筛查项目的各方签署合作协议。 中新网记者 杨伏山 摄
作为厦门市慢性胃肠疾病防治中心,厦大附属中山医院从2019年开始在该市范围内免费提供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和粪便隐血筛查,提高了厦门市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率。
该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建民介绍说,自2019年厦门市启动“厦门市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以来,厦门市社区累计完成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和粪便隐血筛查30余万人次,筛查出高危人群3万多人,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患者3000多人,早期结直肠癌发现比例自筛查前的约10%上升至30%以上。
据了解,该公益项目启动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等6家市属医院以及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将开始部署筛查工作。
届时,符合筛查条件的民众可前往相应的卫生医疗机构,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填写风险评估问卷后领取粪便DNA检测试剂包,根据说明进行操作,留取粪便标本后按要求送到回收点,检测结果统一反馈至厦门市慢性胃肠疾病防治中心,并通过短信发送给本人。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任建林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筛查,进一步探索适合厦门市实际的结直肠癌筛查“医院社区一体化”经验,持续推进结直肠癌筛查和慢性胃肠病防治分级诊疗工作,为厦门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