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布鲁塞尔12月3日电 (记者 德永健)从甲骨文到青铜纹样,从宋代山水画到法国野兽派,从浙江杭州到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2月2日,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故事”系列讲座,走进著名法籍华裔画家赵无极的艺术世界。
当日讲座由旅比画家曹培安主讲,以赵无极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为主线,穿插赵无极个人生平和家庭生活,于画里画外细致解读赵无极带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抒情抽象艺术”。
讲座现场。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曹培安介绍,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京(2013年在瑞士病逝),青年时期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和任教,当时已受法国当代艺术影响。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后,开始大量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创作,正如赵无极在自传中所言,“我来到法国才认识中国”。
曹培安表示,初期赵无极运用中国的青铜纹样、钟鼎文、甲骨文元素进行创作。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逐渐放弃有形的字迹创作,转而探索更为抽象的艺术空间,将宋代山水画元素与西方绘画的点、线、面、光、色等元素相融合,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堪称“融通东西”最成功的艺术大师之一。
曹培安认为,中华文化为赵无极的成功奠定基础,赵无极也为中西方艺术交流搭建桥梁。20世纪80年代,赵无极遵从其父教诲,回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讲学,为中国美术界了解西方当代艺术打开了一扇窗。
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现场听众反响热烈。有听众问及中国书法是否影响西方抽象艺术,曹培安表示,中国书法粗细不一、干涸不同的笔痕,尤其是行书草书,本身就是抽象画,因此中国书法影响了欧洲许多画家。有听众好奇情感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曹培安以“同行”身份解答,“爱”的确影响艺术家创作,赵无极心情起伏从其画作用色就可知端倪。
现场听众反响热烈。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表示,这是文化中心举办的第四场“中国故事”系列讲座,也是今年的“收官”讲座。2024年,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将继续组织“中国故事”系列讲座,推动中比、中欧人文对话和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完)
中新网香港12月3日电 “姜雪雁大师慈善画展”于12月2日至5日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举办。展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画展,将传统和现代、创新与传承相互结合,促进文化艺术交流。
此次画展展出国画大师姜雪雁的部分佛画作品。主办方表示,希望今次活动可以让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年人感受到华夏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炎黄子孙血脉的认同感,同时还希望促进香港与内地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据悉,姜雪雁早年专注于中国工笔画,1994年转为佛教艺术画家。她1998年在香港办画展时被国学大师南怀瑾亲笔题字“姜雪雁大师”。姜雪雁的佛画被众多国内外专业人士称为“超然空灵的艺术”。
姜雪雁在开幕典礼上发言表示,她从1994年开始从事佛教人物画,她希望每一位观者都能在她的作品前充分领悟到佛教文化精髓。她对艺术创作的激情投入,来自她对艺术、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
典礼上,姜雪雁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千手千眼观音》。画卷上,千手千眼观音立于五彩祥云环绕的莲花宝座之上,低眉垂目,660只手握有几十种法器。姜雪雁表示,她费时两年多完成该作品。(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