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12月6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把工位从写字楼搬到乡野之间,在“美丽乡村”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数字游民”群体正扎根于村庄。目前,利用生态建设先行优势,湖州市打造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载体“数字游民公社”,在“绿水青山”间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
一根网线、一杯咖啡,简单、自由、旅居是“数字游民”的“标签”,他们致力于打破职业和地理区域边界,实现“诗意地栖息”。
湖州市瞄准了这一群体的“栖息”需求,先后联动发布了“乡村全球合伙人”“寻找大自然工位”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招募令”,形成了吴兴玲珑湾生态园区、德清莫干山高新园区、安吉“青来集”孵化器等88个实体乡创空间矩阵,吸引了1500余名自由职业者奔赴而来。
位于溪龙乡的DNA安吉数字游民公社联合工会,便是一个青年人才的圆梦“样本”,园区由闲置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目前已吸引400余名科技工作者、艺术家等入驻。
数字游民会客厅 湖州市委统战部供图
“在大城市和故乡以外,社群氛围友好、基础设施完善、绿水青山怡人的美丽乡村,是年轻人的第三种选择。”DNA数字游民公社主理人许崧说,年轻人进入乡村,不但带动了消费,也激发新业态产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然而,随“数字游民”队伍发展壮大,诉求也逐渐增多,如何增强其归属感、参与感,让“游民”化身新乡民?
健全联系沟通机制,让诉求“听得见”。当地统战部门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筛选代表进入各级新联会、乡贤参事会组织,给“数字游民”创建“发声”的平台。据统计,“游民公社”建言献策主平台“游民会客厅”平均已为辖区乡镇直接引进新业态50余个,助力村集体增收100万余元,直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搭建思想传递平台,让青年人才“发出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民”,走进村庄农户,当起了乡村“宣讲员”。据不完全统计,湖州市在“游民公社”组织开展思想引领主题活动150余场次;50余名自由职业者担任宣讲员,在乡村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20余场次。
“愿意回归‘田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给当地带来了新思想、新活力、新业态,也让村庄整体氛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湖州市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探索凝聚更多自由职业人员,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完)
中新网曼谷12月6日电(李映民 赵婧楠)当地时间6日,华为泰国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泰国教育部宣布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发起绿色教育合作倡议。
6日,华为泰国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泰国教育部联合发起绿色教育合作倡议。赵婧楠 摄
此倡议旨在支持泰国本地学校和社区建设绿色基础设施,针对泰国社区和年轻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全面提升绿色应用实践能力。
据介绍,该绿色倡议覆盖三个主要领域:绿色学校、绿色技能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项目着重于提升教育机构在水安全、清洁能源和废物管理方面的能力。绿色技能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教育工作者和社区成员的可持续发展技能。绿色社区项目则是与社区合作,提供数字化和绿色发展培训,增强绿色意识,推广环保行动。
此外,华为还将通过数字巡展车向泰国农村和偏远地区推广数字应用技能。
在6日的启动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行政主管基里莫克·德罗莱特表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要通过绿色教育提高民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泰国教育部代表柴帕特·潘瓦塔纳萨库表示,非常高兴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华为泰国公司合作,共同推动泰国的绿色学校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