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务院2023年度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统一安排部署,20个考核巡查组已按计划完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3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现场考核巡查。其间,共延伸考核巡查了64个市级政府,随机对41个市级政府进行了抽查,明察暗访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单位1624家,发现问题隐患5732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208项,移交倒查责任问题线索104项。
据悉,此次考核巡查是党的二十大后首次组织实施,也是首次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衔接,对于推动各方面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考核巡查组采取随机抽查、突击检查、夜查走访等多种方式,结合各地区地域特点、前三季度督查暗访发现的问题隐患、群众举报的问题线索,对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门有关工作进行核查抽查,组织燃气、建筑、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领域专家,对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单位进行明察暗访。考核巡查中发现各地存在一些典型问题:有的地区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需要加强;有的地区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不扎实不深入,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区吸取事故教训不够深刻,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和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重大火灾隐患突出;有的地区城镇燃气全链条安全整治存在盲区漏洞,销售、使用不合格的燃气用具,未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等问题突出;还有的地区落实“三管三必须”空转虚化,燃气、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隐患排查不彻底、治理不深入,监管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考核巡查组要求各有关地区和单位立查立改。
同时,各考核巡查组持续宣传举报渠道和方式,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深入实地核查举报问题线索,着力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问题隐患。截至目前,各考核巡查组共接到各类群众举报线索4597项,涉及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相关问题线索3167项,查实1322项,对查实的问题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考核巡查组已移交地方要求严肃查处。
此外,本次考核巡查坚持严格执法和全链条式指导服务相结合,既发现问题,也指导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召开现场问题分析会、现场办公指导隐患整改等方法,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对考核巡查组初步反馈的问题隐患,各省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位省委书记、省长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将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同时实施挂牌督办,启动倒查责任机制。
根据工作安排,考核巡查组下一步将陆续对39个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考核。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赵雨彤) 【编辑:梁异】
本期主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是助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潜在巨大发展红利的同时,其不确定性也会带来诸多全球性挑战。理论圆桌会集纳近期专家学者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的相关文章,与大家一起学习。
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朱定局撰文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更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握新科技革命浪潮,加快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推广,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要求我们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全面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确保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不断培育新增长点。
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要加强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强化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约束和治理,坚决打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诈骗、影响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违法行为,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
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传播生态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科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玉宏认为,近年来随着算法推荐、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不断发展,国外传媒领域对人工智能的探索运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传媒业进入智能时代,媒体智能化正在重塑国际传播领域的原有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新闻行业,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机器人写作与算法分发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新闻内容的生产模式,从信息采集、内容制作、产品分发、呈现形式到用户参与模式等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产生剧烈变化。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写作者对传播效果进行预判,以便更好地决定选题,或协助选择最佳表达形式。
激发通用人工智能“头雁”活力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的主要引擎,具有很强的“头雁”效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撰文指出,我国应在数据要素领先,算力、算法跟跑的现状下,高度重视夯实人工智能底层技术与基础软件,营造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生态,加快推动应用落地。
文章认为,营造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要对算力、算法、存储、网络、安全等关键环节进行系统集成,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创新等工作,一体设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提升自主研发的能力,优化应用场景,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经济日报刊文提及,人工智能在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引发隐患和危机。对此,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以富有前瞻性的有力举措,管控好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
一方面,要推动技术进步。针对人工智能的模型、算法、数据、隐私和应用等风险和安全威胁,加强安全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技术应用,构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技术体系,是有效管控人工智能风险的关键。这是一个需要各个层面通力合作、集智攻关的长期工作。在社会层面,网络安全龙头企业可以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在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强数字安全人才培养,规范技术标准、测试标准和应用规范,增进数字安全的国内外交流合作,以技术创新引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
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强管理。不久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施行,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法草案在提速,各种专门立法也在积极探索。我国正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在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话语权。在实践中,对发展中的问题应及时回应,充分发挥处于实践前沿的企业、行业组织的作用。主管单位要与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公众建立广泛的合作和沟通机制,以有效引导企业和行业组织进行自我监管,发挥科研机构协助监督和识别潜在风险的作用,帮助公众提升人工智能风险防范意识。
(人民网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