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怒江12月6日电 (记者 缪超 刘冉阳 杜潇潇)冬季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峡谷,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在一年最美的季节里,这里处处草果飘香,收获的喜悦在村寨间弥漫。一大早,孔当村腊配小组村民兰正文一家就踏着陡峭的山路,来到自家的草果地里采摘草果。
图为独龙江乡农民在处理新鲜草果。潘锦秀 摄
“十年前我只是试种了2亩草果,因为效益好,我家陆续扩种,现在总共有40亩了。”兰正文兴高采烈地说。
红彤彤的草果,映红了兰正文一家火红的日子。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城里人有的家用电器,如今兰正文家里应有尽有。
独龙江峡谷气候湿润,林地广袤,产出的草果品质优良,发展草果种植业可谓得天独厚。截至目前,独龙江乡草果种植面积已达8.3万亩,年产出近3000吨,产值约2500万元,成为独龙族群众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的“金果果”。
然而,草果储存时间短、对外运输困难、收获上市期短、价格下降等问题也一度是草果种植户们忧心的事,也成为全乡草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图为独龙江农副产品特色庄园。潘锦秀 摄
为此,独龙江乡积极向定点帮扶单位中交集团筹集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独龙江乡农副产品特色庄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建立了良好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与农户签订《草果收购合同》,按“随行就市、按质保价、现金兑付”的方式收购农户种植的草果初加工产品,切实保护草果种植户的利益,确保价格稳定,群众种植管理热情不减,收入不减。在每年可完成3000吨草果烘干任务的同时,庄园还可实现季节性用工100余人,有力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有了农副产品特色庄园,我们独龙江乡的草果每市斤价格可再提高0.2元,接近县城的销售水平了。”独龙江乡孔当村有名的草果种植大户孔增华拉了满满一车草果进入庄园,孔增华家里草果种植面积200亩,他不仅把家里所有收获的草果卖给庄园,还专门买了一辆大货车帮庄园拉草果,赚运输补贴。“我一车可以装16吨,每天可以跑两趟,只要拉进园区,他们照单全收。”
“现在我们这里有了农副产品特色园区,草果更不愁销路,只要好好种草果,以后的日子会更美。”兰正文也高兴地说。
图为全自动草果加工生产线清洗车间。潘锦秀 摄
独龙江乡农副产品特色庄园使用的空气能热泵网带式连续烘烤生产线,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转,每天烘干64吨鲜果,烤制出来的干果品质优良,两百多项检测项目全部合格,深受市场青睐。除了草果以外,生产线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加工竹叶菜、竹笋、蕨菜、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
草果产业作为怒江州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州草果种植规模已达111.45万亩,占全国草果种植面积的55%以上,草果综合产值达13.2亿元,直接带动16.5万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草果种植区和核心主产区。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今年以来,怒江州进一步培育壮大草果产业,把其作为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着重致力于草果全产业链发展,科技引领,在种源、种植、采摘、加工各环节的持续技术攻关下,不断开展精深加工。2023年全州新增技改环保型草果加工厂房9个,联合州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完成了草果全基因组测序及图谱绘制工作,开发出了草果酱、草果香水、草果面膜等40余款产品,不断培育和拓宽草果啤酒、草果醋、草果洗衣液等系列产品的市场,推动怒江草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随着草果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推进,怒江草果将让种植户获得更多收益。(完)
中新网柳州12月6日(刘俊聪)在中国,每卖出十辆国产汽车,就有六辆是新能源;而在欧洲市场,每十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中国。
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端对话会现场。刘俊聪 摄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全球瞩目。12月6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端对话会在广西柳州举行,现场专家学者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也将会开辟出更多机会和“新赛道”。
“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面退坡,造车新势力、跨界力量、外资和合资车企的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大浪淘沙的残酷阶段。”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整车销售市场“神仙打架”,但后市场将出现大量商业机会。
师建华认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态势乐观,二手车市场规模也会扩大。此外,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检测评估、报废回收等专业领域,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他说道。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许述财表示,智能网联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赛道”。“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生产是多产业跨界融合的成果。需要汽车本体、交通设施、5G车联网的支撑。”他说道。
目前,蔚来、哪吒、比亚迪等中国知名新能源车企,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均“重金”投入。抢先进入这片“新蓝海”,将有效提升车企的市场竞争力。
许述财介绍,由于涉及法规和信息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的本地属性明显。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已积极参与中国智能网联标准法规体系与车联网关键技术标准建立,为车企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的发展“铺路”。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热”,该领域的技能人才也成为“香饽饽”。12月5日,一场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在柳州举行,近千名来自中国各地院校的企业职工和师生,比拼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控系统技术等赛项,磨练自身水平。
如今,新能源汽车带动教育产业的作用明显,中国已有五百余所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其广阔的就业前景吸引大批学生报名,并吸引海外业界人士前来进修。
今年5月,来自泰国4所院校的7名教师来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跟随中国教师进行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实操学习。这些维修技术将由他们带回泰国传授,以满足泰国快速扩张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则与上汽通用五菱签订相关协议,负责其全球车型及印尼车型的电路手册、机械手册、培训手册的编制,目前已完成包括G20峰会新能源用车airev的相关手册编制。
全球各国持续加大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的力度。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1.6%。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的发展势头,将培育多种新业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