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财经|【链博声音】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共赢链”
中国日报网12月3日电(记者 刁云娇)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闭幕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会上表示,首届链博会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办展方向,在各方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办成了一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全球经贸盛会。首届链博会“链”味浓浓,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本届链博会展览展示精彩纷呈,成为各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大舞台。据了解,在515家参展商中,境外参展商占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美欧企业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3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商数量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近一半。南非、加拿大、日本、越南、非盟、阿盟、葡语国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等以国别和地区展位形式参展。
链博会专题论坛贡献“链博智慧”、凝聚广泛合作共识,生动描绘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新愿景。在专题论坛上,有关企业公布了攻克世界级铝合金难题等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能建等单位共同发布《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零碳倡议》,一些企业就联合推广产业标准、构建合作伙伴联盟、加强消费端数实融合、创新供应链服务等积极建言献策。
众多外资企业表示将扎根中国、加大研发力度,为中国和全球市场提供更好产品。
本届链博会期间,阿斯利康生产运营全球高级副总裁Tony Pusic表示,今年是阿斯利康进入中国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阿斯利康一直在努力成为一家扎根中国,联系世界的跨国公司。 如今在无锡的工厂已经成为阿斯利康的一个战略的供应基地,为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提供优质的产品。阿斯利康在北京、重庆、苏州、广州等地也建立了区域的运转和物流中心。
通用电气医疗(GE)全球副总裁、全球首席供应链运营官Kenneth Stacherski表示,众多中国患者都受益于GE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希望能够扎根中国市场参与研究,提升医疗能力,在商业战略和供应链方面不断地本地化发展。GE和1000多家本地供应商不断合作,为整个高端医疗设备的制造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在中国形成了一个非常高质量的供应链。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密不可分,只有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更好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长。
众多参展商用好用足链博会平台,组织对接洽谈、新品展示、项目签约、报告发布、产品推介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拓展了产业链朋友圈,延伸了供应链伙伴网,集聚了创新链驱动力。
首届链博会期间,有关各方共举办360多场配套对接、交流活动,发布研究报告、宣言、标准等23项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
据张少刚介绍,约九成参展商认为首届链博会有效促进了其与上下游企业以及与供应链服务企业的合作。参展商普遍表示,这次链博会虽是首届,但参展商和观众质量很高,成效远超预期。链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首届链博会为中外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高质量平台。中外企业积极交流对接,围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凝聚了广泛共识,发掘了众多商机。83.2%的参展商认为首届链博会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多个非洲国家参展、观展机构与稳健医疗、华大基因等参展商就加强农业、医疗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度接洽。北京幸福益生自主研发并量产的再生医学材料及相关产品,在首届链博会上获得南非企业高度认可,在展会现场经过深入洽谈即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数字科技链的多家中小企业与智能汽车链的整车制造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国家电网等26家企业、科研院所签约共建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此外,100多个部门和地方政府代表团密集观展,既宣介了政策又提供了指导,既推介了地方产业又带来了市场机遇,让广大参展商受益匪浅。
中展集团董事长林舜杰表示,通过链博会平台,中外参展商集中展示了新技术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与其他企业交流探讨产业链供应链的最新发展,结识了大批潜在供应链合作伙伴,达成了大批合作意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热门展位,单日观众流量达到1万多人。有1/3的参展商结识了10家以上供应链合作伙伴。
林舜杰进一步指出,广大参展商期待与潜在合作伙伴加强进一步对接,推动展会期间达成的合作意向落地,实现互利共赢。
张少刚强调,首届链博会实现了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的目标,彰显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四大平台功能,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新产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载体,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把链博会年年办下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越办越好。” 【编辑:曹子健】
据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发布的报告,我国慢性疼痛的患者已超过3亿,且发病率在逐年增加。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统计显示,有近一半的疼痛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没有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而是寄希望于能找到既能止疼又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好办法。郑州的程先生日前就遇到了这样一款“养生茶”,初次喝下去立即有了止疼的效果,但再次饮用时却出现了问题。
喝“养生茶” 身体出现严重不适
家住河南郑州的程先生一直被慢性疼痛折磨。由于担心长期用药会带来副作用,所以一直没有到医院治疗。一次偶然的机会,程先生和朋友聊天时得知了一款名叫“大雪山养生茶”的饮品。据朋友介绍,这款茶由纯食品原料制成,既能养生还能止痛,效果非常不错。之后程先生便花了近千元买了两盒“养生茶”,回到家就冲泡了一杯,喝完后发现这款“养生茶”确实有去痛效果。当天晚上程先生又喝了一杯,结果没多久就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
消费者 程先生:头晕、心跳快,肚子也比平常疼,腹泻,甚至还吐了一次,当时我就感觉有点不对了。
由于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程先生便拿着“养生茶”去了医院。医生看了“养生茶”的配料表后,告诉程先生这款“养生茶”所标明的配料普洱茶、金银花、桑叶等,并没有止痛的功效。
记者了解到,这款云南大雪山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养生茶”,消费者只有通过一款名叫“雪山生活”的App或者微信小程序中的“雪山生活”才能购买,在购买时还需要有老用户提供验证码。
记者找到这款“养生茶”的几名会员,发现他们长期饮用后也都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记者随后将程先生提供的这款“养生茶”进行了检测。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苗子伟:检测过程中发现有西药成分检出,检出的成分叫双氯芬酸钠。从目前来看,这款茶叶针对身体的头痛、牙痛、腰痛等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是茶叶有这种疗效,这种疗效是里面非法添加的药物在起作用。
经过检测,这款“大雪山养生茶”里添加了化学药物双氯芬酸钠。这种药物在治疗疼痛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广泛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症以及其他多种疼痛的治疗。目前,我国对双氯芬酸钠按处方药进行管理,患者必须遵照医生的处方严格使用。由于化学药物服用有严格的剂量规定,加入食品中容易导致滥用,引发健康问题。因此,《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化学药物禁止用于食品生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徐志高:长期服用主要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主要表现是皮肤、眼睛巩膜黄染,没有尿,这是最明显表现,到医院查可能会出现转氨酶高、蛋白低、凝血功能差等一系列问题,医学上叫肝衰竭和肾衰竭,严重的可能需要肝移植。
所谓养生茶引发不良反应 消费者报案
专家指出,消费者在饮用这款所谓的“养生茶”之后出现不良反应,是双氯芬酸钠不当使用后的典型症状。此时,程先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向警方报了案。
根据包装上的生产地址,警方赶赴云南省昆明市,发现“大雪山养生茶”经营地点因房租纠纷,现场已经被查封,但物流点仍然在向外发货。
几经周折,警方掌握了仓库位置,并采取了查处行动。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凤凰台派出所副所长 李军毫:我们查获的有成品“养生茶”,大概20多箱1000多盒,有用编织袋装的“养生茶”原材料18包,还有一些空盒子和发快递所需的东西。
与此同时,以李某为首的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所有骨干成员,全部被警方抓获。警方对查扣的“养生茶”以及茶原料进行现场快速快检,发现除了“养生茶”,茶原料也含有双氯芬酸钠。也就是说,大雪山养生茶公司并没有直接制作“养生茶”,公司只是做了分装和销售,制作“养生茶”的另有其人。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食药环大队民警 何进超:罗某供述是从一个姓高的那里购买的茶原料,他们并没有再做其他的添加处理,直接分装成袋进行销售。
根据线索,警方最终将上线高某抓获归案,又通过高某将本案的源头黄某杰、黄某生抓获。
记者了解到,黄某生对中药材和化学药物有一定了解,在得知黄某杰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含双氯芬酸钠的原材料卖出去后,两人形成合谋,开始非法生产所谓的“养生茶”。
暗中添加止疼药物 不法分子非法牟利
本案中的“养生茶”以配料全是药食两用食品为幌子,暗中却添加止疼用化学药物。看似满足了患者不用吃药还能止痛的需求,但实际上却带来了止疼用化学药物使用不当的风险。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慢性疼痛患者就诊率不到60%,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患者寻求止疼的需求非法谋取利益。
本案中所谓的“养生茶”生产厂家,是一家鸡鸭饲料小作坊。
警方向记者指出,生产鸡鸭饲料的小作坊之被选为“养生茶”的加工厂,是因为里面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凤凰台派出所副所长 李军毫:其目的首先是逃避监管打击,第二是降低成本,第三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生产资质,正规的加工厂也不会接待其业务。
侦查进行到这里,这一案件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首先是黄某生在网上购买金银花,桑叶等制作“养生茶”的配料,之后在网上购买西药双氯芬酸钠。然后黄某生找了一家鸡饲料加工厂,在鸡饲料加工厂内把所谓的原料加工成含有双氯芬酸钠的“养生茶”原材料,然后将“养生茶”原材料卖给黄某杰,黄某杰加价卖给了高某。高某又加价卖给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李某,李某通过分装包装进行销售。
警方指出,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与这一犯罪团伙采取的销售方式密切相关。“养生茶”的终端销售由这位李某负责。
李某为了增加销量,获取更大的利益,以大雪山养生茶公司的名义在各地设置代理,并制定了隐蔽销售的所谓经营策略,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开展不法销售。具体还明确了销售网络和层级,新用户和老用户是“养生茶”的饮用者,之后是渠道掌柜,再往上是区域代理,最后是省级代理。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凤凰台派出所副所长 李军毫:经查有139个代理商,1万多人购买,涉及云南、广西等21个省(区、市)。
警方向记者介绍,这个案件隐蔽性很强的另一个原因是,本案经营行为有一个真壳做了包装。在前期准备中,李某进行了反侦查分析,购买了大雪山养生茶公司掩护犯罪。因为大雪山养生茶公司前身本来也是销售茶叶,所以,商标名称都没有问题。包装过后,条形码,产品的信息,也都是正规的。如果消费者饮用的“养生茶”不经过检测,确实很难发现问题。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食药环大队民警 何进超:我们还发现该公司负责人李某,通过上线购买了10公斤没有添加双氯芬酸钠的茶原料,生产成同样包装的茶产品,用于应付平时相关部门的抽查检测。
以正规茶叶公司做壳,用正规茶原料应付抽查检测,一对一的隐蔽销售,构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养生茶”销售网络。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副局长 严文志:本起案件我们公安机关共抓获嫌疑人9人,现场查获养生茶成品1000余盒,半成品原材料近1吨,涉案价值2500余万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食药环大队民警 何进超:从三年以来打击这种案件过程中,我们发现,用于添加西药成分的食品有茶叶、蜂蜜、咖啡,还有一些咀嚼糖果等保健食品,这种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案件比较多一些。
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副局长 严文志:在此我想提醒广大的消费者,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谨防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如果患有疾病,请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