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隆坡12月6日电 (记者 陈悦)12月5日,一场特别的“同学会”在吉隆坡举行。参加这场2023年马来西亚中国培训同学会交流活动的,是过去一年中,参加中国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的马来西亚各部门官员、各界人士。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经商处公参孙淑强在交流活动上介绍,今年是疫情后首次恢复该项目赴华线下培训合作,得到马来西亚各界友好人士的热烈反响和踊跃参与。截至2023年11月末,共有98名马方优秀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商业精英赴华参加线下项目,此外,项目还邀请了89名马方代表参加线上项目培训。
孙淑强致辞。记者 陈悦 摄
孙淑强表示,今年的合作项目呈现出主题范围广、学员数量多、学员代表性强的特点。项目课程的主题涵盖了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农林渔业等两国经贸合作重点领域,也是“昌明大马”建设着力发展的新兴领域。项目为两国优秀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为两国共享互鉴发展经验拓宽渠道,为双边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持续加力。
交流会上精彩的文艺表演。记者 陈悦 摄
马来西亚半岛林业局副局长拉希姆指出,在过去数年间,有70位左右林业局官员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参加培训。这些官员在中国所接受的培训,对于推进林业局各项工作,提升官员自身能力与技能深具价值。他希望未来能继续与中国开展培训合作。
交流活动上,多位学员代表交流在中国学习的感受和经验,分享培训项目给他们带来的收益。
来自半岛林业局的学员代表Sapari在幻灯片中,以一个“WOW”的表情开始分享自己的感受。他用“富有成效的时光”形容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经历,中国在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打造“绿色长城”的经验让他尤其印象深刻。Sapari说,在中国期间,他不仅仅从学习课程中受益,也通过参观,体验到中国在基础设施、农业和绿色技术的成就。“你学得越多,你就越发现你有很多东西要学。”Sapari说。(完)
中新网吉林洮南12月6日电 (记者 郭佳)吉林省首台1000标方碱性水电解槽6日在该省洮南市下线。该设备是该省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上的重大突破,对消纳西部绿电有重要意义。
12月6日,吉林省首台1000标方碱性水电解槽在洮南市下线。洮南市委宣传部供图
所谓“电解槽”,是一种电气转换设备,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关键装备,在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时,其需要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功率输出有很强的适应性。
当天下线的设备由尧景新能源(吉林)有限公司研发,核心技术团队来自日本。据悉,该设备每小时可生产1000标方的氢气,生产能力在中国处于前列水平。
该公司总裁周佳介绍,碱性水电解槽是当前唯一满足大规模工程应用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等优势,特别是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周佳介绍,该公司在当地投资1.5亿元建设了产业园区,用于制造电解水制氢设备及与之相配套的气体分离设备、气体纯化设备等制氢高端装备配套设备。
周佳表示,该项目不仅能促进推动洮南市制造业发展,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有7亿元产值,还可向当地缴纳税收5000万元。
洮南市所处的吉林省白城市,风光资源丰富,是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的主要承接地,新能源装机容量占该省三分之二还多。近年来,当地已成为中外能源企业投资的热门之选。
在不断上马新的风光发电项目的同时,吉林省也在寻求消纳绿电的方法,电解水制氢及其储、运、应用等相关领域便是其中之一,而由此生产出的绿氢又能将产业链继续延伸开来。
当天,洮南市还启动了一个绿氢合成氨项目。该项目由洮南市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00亿元,年制绿氢5.5万吨、生产绿氨30万吨,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12亿元产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