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记者 陈静)“如何重塑文旅投资消费的‘功能平台’,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旅游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旗6日对记者表示,加快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要充分把握文化供需的新特点、充分把握文化产业的新融合、充分把握文化消费的新人群、充分把握文化发展的新赛道。张旗表示,上海应立足实际,创造性构建文旅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
学者聚焦发扬光大海派商业文化。(上海商学院供图)
在由上海商学院主办的“韧性与复苏:第三届海派商业文化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基地高峻工作室负责人高峻教授认为,未来上海文旅发展应抓住几个关键点:发挥街道的魅力,拓宽海派商业文化的空间表达;挖掘老字号品牌的价值,增强海派商业文化的吸引力;搭建活跃的市场氛围,筑基海派商业文化的生命力;形成多元化的消费业态,保持海派商业文化的持久魅力。
高峻教授表示,自开埠以来,原本在江南地区城市化水平很低的上海,迅速驶入了城市发展的“快车道”,在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百年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旅游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部分世界知名旅游地相比等仍有差距。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姜红教授认为,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的形成有海派商业文化深深的烙印。她认为,理解新时代海派商业文化对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在上海商学院贺瑛教授看来,海派商业文化是诚信精细的运营文化、公正高效的制度文化、时尚精致的环境文化。上海的城市精神中最核心的特质就是形成了创新、融合、卓越、时尚商业文化品格。这种品格实际上塑造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使上海在商业发展中不仅极具全球视野,追逐最新时尚潮流,还追求精益求精,改革创新,信奉顾客至上。
“元宇宙不仅在商业实践领域全面开花,深刻影响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济大学臧志彭教授表示,元宇宙的未来发展,不仅是新一轮数字化转型运动,更是对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全球格局变革的深远重塑,必将对人类现有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格局重大调整产生影响。(完)
中新社香港12月6日电 (记者 戴小橦)香港货币及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中心)6日发布的“推动金融服务人才发展:全球新趋势及其对香港的影响”研究报告显示,超过八成来自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受访者表示,其就职的金融机构出现“辞职潮”,反映全球金融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挑战。而香港金融人才在五个方面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
据介绍,该报告包含两项调查结果,其中一项调查在2023年4月至5月期间进行,访问了来自香港、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等11个不同国际金融中心的1200多名金融专业人士。调查发现,金融服务业人才出现短缺的两个关键原因分别是人口结构变化和产业吸引力下降。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其就职的金融机构出现“辞职潮”,超过九成的受访者反映公司开始逐步采用远程办公和混合工作安排,反映人口结构、员工对工作的期望和雇主对员工的技能要求都出现了改变,给全球金融服务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带来挑战。
另一项调查则是收集香港人力资源领袖的意见,并对来自世界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超过160万名金融服务从业员的线上履历作出统计及分析。结果发现,香港金融专业人才在五个方面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分别为客户服务、软件工程、机器学习、电脑程序设计和财务咨询,其提升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殷诺表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元素。目前,香港在客户服务、金融科技及ESG(环境、社会和企业管治)领域的人才需求较大。他指出,特区政府提出的金融科技政策蓝图有助提升整体行业水平,相信只要香港的投资前景保持稳健,就会有更多大企业选择落户香港,人才也会随之而来。(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