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12月6日电(记者 钟旖)“我可以跟您合照吗?”“这个帽子里有机关吗?方便给我看看吗?”……6日,在重庆大学校园内,刚表演完川剧变脸的民间艺人李勇被学生团团围住。几分钟前,学生距离他不到一米,却看不出变脸的任何破绽,啧啧称奇。
当天,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遗起寻迹时间之美”非遗面对面活动拉开帷幕。
图为川剧变脸吸引学生围观。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活动以“全沉浸式非遗好物交互”为核心,打造场景故事沉浸区、互动体验沉浸区、心灵感受沉浸区三大区域,以“彩”“织”“绣”“文”“器”“雕”“食”“体”为主要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展示3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并邀请到20余位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还原非遗工艺制作过程。师生可与传承人共同完成非遗作品,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舞台上表演,来到学生们中间很难得。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今年32岁的李勇学习川剧变脸已有8年。他说:“让学生以第一视角看变脸,可以让他们对变脸有更直观的感受。这也是弘扬国粹的一个好方式。”
图为学生们自制羽毛毽。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现场,58岁的非遗项目“渝州李氏花毽”代表性传承人李兴兰将羽毛毽的制作材料一一铺开,供学生们自由组合制作。为增强普及的趣味性,她还提出踢毽子挑战,踢到一定数量者可获得奖励。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80后”非遗糖画师李梅的展位一度被包围得水泄不通。从17岁起独立摆摊,李梅已从事糖人糖画制作22年。她热情地邀请学生们上手体验,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手拿铜勺,用糖汁勾勒线条。“手不要僵硬、不要停顿,轻轻晃动……”在李梅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拿着自制的“机器猫”“小猪佩奇”等载兴而归。
图为非遗传承人教学生面塑。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之前我只在电视上看过面塑,这是第一次上手体验,比想象中的难。”跟着老师学习揉搓面塑的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一学生蒋婉说,自己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更体会手艺人的不易。
年画、糖人、剪纸……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一学生孙世新此行收获颇丰。他认为,近距离接触非遗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需要年轻一辈沉下心感受,“以我为例,仅仅是几十秒的体验,足以让我产生兴趣”。
图为学生们学习剪纸。中新网记者 周毅 摄
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新涯表示,一直以来,该校持续引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引导广大师生零距离接触非遗,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增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目的就是让“非遗之花”在校园落地生根发芽,绽放新的光彩。(完)
中新网西宁12月6日电 题:西宁所需、南京所能 东西部协作提升高原城市中藏医能力
作者 何君 张添福
打造专科联盟,“破冰”看病难;管理创新,“输血”提质增效;夯实基层,“造血”留人才……2022年8月,江苏省南京市组团式帮扶医疗专家团队的司浩,正式挂职西宁市中医院院长,而另一名专家张磊,同时挂职该院副院长。
为实现“输血”为“造血”,为公立医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司浩和张磊尝试以专科联盟“破冰”看病难等问题。
今年以来,西宁市中医院分别与南京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陕西省中医院、兰州市中医医院等6家公立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书,打造中医肛肠诊疗中心联盟等,而江苏名医流动工作站也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
司浩说,专科联盟的建设,就是如何打破区域壁垒,把东西部医学合作延伸到公共卫生、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临床诊疗、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创新思路寻求途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
截至目前,西宁市已邀请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等5家医院的30余名医疗专家来宁开展临床指导、坐诊义诊等,共服务800余人次。同时,借助优质资源,与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影像科持续推进远程医学影像专业同质化业务学习培训会议机制,使医院放射科在影像理论水平、技能操作、诊疗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
司浩说,帮扶是“输血”,管理则是“造血”,医院管理是提升效率的关键所在。
司浩团队立足自身岗位,发挥东部管理经验,以建章立制为抓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标准、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完善和修订医院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岗位职责等118项;进一步完善《西宁市中医院岗位说明书》,为医院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结合医院近3年门诊及住院数据,编写了《西宁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疾病谱分析报告》,同时,优化职能部门10个,新建脾胃病科、口腔科、内分泌科3个临床科室,推动落地国家级名中医米氏二级传承工作站。
结合西宁市基层现况及受援医院需求,西宁市积极打造东西部协作人才培养途径,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宁杏学堂等培训带教形式,大力培养基层中藏医骨干力量。目前,西宁市共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733人次,在西宁市卫健委整体规划下,启动第一期青唐经方研修项目,从全市选拔15名优秀中医骨干人才前往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学院学习进修。
西宁市卫健委副主任李鸿东说,提升基层中藏医服务能力,人才是短板,只有加大培养力度,才能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目前,西宁市已申请立项东西部协作“南京医疗支援宁杏计划”援助项目,并向西宁市中医院拨付专款,用于组织医疗专家团队开展中医药骨干人才巡诊带教、学术讲座、技术推广培训、名医工作室建设等。
李鸿东说,“西宁所需、南京所能”这是南京市组团式帮扶的特点,通过智力帮扶,2023年1月-9月,西宁市中医院总诊疗52819人次,较去年同期门诊人次增长40.29%,出院人次增长110%,出院病人三四级手术占比35.36%;医疗服务性收入增长51.87%,管理费用率下降10.4%。(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