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扬州12月6日电 题:江苏扬州广陵沙头镇深挖无人化种植新路径 400亩农场一人管理
作者 王柳嘉 朱轩卿
扬州广陵沙头镇深挖无人化种植新路径,利用无人插秧机、无人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无人收割机等先进无人设备,400亩农场实现了一人管理。
沙头镇小虹桥村。6日,大宝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冯金宝,刚刚从外地学习回来,望着自己购置的无人收割机,冯金宝乐呵呵笑着:“今年多亏了这台无人收割机,节省了不少雇工成本。”
无人收割机在收割。 沙头镇供图
自2019年落户扬州沙头镇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洪程的创新试验基地围绕众多重大技术难题,开展优质水稻和特种特质水稻品种选育与筛选、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示等工作,不仅带动种植大户增产增收,也提升了当地的水稻销售优势。
2022年5月,张洪程院士基地二期项目开工,二期项目致力于“无人化种植技术”。作为首批学员,冯金宝前往院士基地学习无人种植技术。
“过去我们只会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现在无人插秧机、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一应俱全。”冯金宝说,农业种植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无人化作业。
“我投入了80万元,先后购入了无人插秧机、无人拖拉机、植保无人机和无人收割机。”冯金宝说,经过培训后,他已取得操作资质。
“你别小看了这台无人收割机,它有北斗卫星的加持,只要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就能完成自动收割。”如今,冯金宝只要坐在控制室里,动动手机,便能一人管理400亩农场。
冯金宝算了一笔账,过去农忙时节,雇佣一个工人,每天成本在260元左右。“一亩田需要用5个工人,人力成本就达到1300元。”冯金宝说,如今,“无人农场”提高了作业效率,省下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人力“成本”,看不见的时间“成本”也省下来了。
“院士基地给我们村带来的变化很大,基地试验成功的水稻品种,开始在农民中推广应用,我们村的水稻亩产可达到1500斤。”沙头镇晨兴村相关负责人说,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增收的新路,让农民富了口袋。
不仅如此,在沙头镇,还将“院士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让广大农民“富了口袋富脑袋”。今年以来,沙头镇依托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等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院士团队,开设了“院士课堂”。“把‘院士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既可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又可以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沙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教学活动,带动了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栽培新技术推广,同时,辐射沙头周边农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完)
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01037号经整备后于12月6日(星期三)再次上线运营。新的运营时间周期为2023年12月6日至2024年2月17日,每周二至周日运行(元旦、春节假期期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每日在1号线八通线全程运行一趟。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01037号经整备后于12月6日再次上线运营。北京地铁公司供图
为了给前来打卡的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车体验,地铁公司坚持“常态化运营、间歇性整备、持续性提升”运营。上一个运行周期为9月12日至10月12日,适逢中秋、国庆假期,总客运量约4.5万人次,日客运量约0.18万人次,中秋、国庆假期4天客运量约0.95万人次。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01037号经整备后于12月6日再次上线运营。北京地铁公司供图
本次“时光列车”将跨年运行。结合新年到来,公司将陆续开展乘客新年心愿征集、集章打卡等活动。为进一步优化乘客乘坐体验,公司在运行区段车站张贴列车时刻信息,便于乘客查询。
为增添“时光列车”复古属性,公司在车厢内容中增加了老式司机控制器、行车控制台、信号灯和信号旗等部分地铁时光老物件照片,对魔屏视频也再次进行了丰富。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01037号经整备后于12月6日再次上线运营。北京地铁公司供图
经过整备期后,公司重新调整运行计划。将上一阶段临客运行计划调入正式列车运行计划,运行时间调整为每周二至周日平峰时段。在列车运营期间,公司制定实施专项保障方案。安排技术骨干跟车保障,车辆回库后实行专项检查,并对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效验。每日回段后对车辆开展日整作业,擦拭座椅、窗台以及扶手杆等车内设施。定期对列车外观和内饰进行专项检查,及时修补、定期更新和完善。沿线车站也同步加强保障力量。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01037号经整备后于12月6日再次上线运营。北京地铁公司供图
北京地铁公司会持续做好“时光列车”常态化运营和上新,并结合重点运营服务保障工作以及乘客的意见建议,定期开展主题策划和动态调整,为广大乘客带来更舒适、更贴心、更快乐的出行体验。(完)